在综艺的璀璨星河中,《乘风破浪》系列宛如一颗耀眼的流星,每年都能吸引无数观众的目光。而在这热闹非凡的舞台上,总有一些“反向参赛”的姐姐,她们的表现不仅未能赢得观众的喜爱,反而让自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。在《乘风2025》里,祝绪丹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。

祝绪丹初登《浪姐6》舞台时,可谓是风光无限。节目组为她精心打造了独特的故事线和人设,开场她与王珞丹热情互动,甚至坐到王珞丹大腿上的举动,瞬间吸引了观众的眼球。尽管初舞台表演唱得并不出色,但导师却强行给了她一个SA,让她成为第一公演的队长。在她的带领下,团队表演《烟花升停在星夜》以665票的成绩战胜了张小婉团队的《野人》和S房琪团队的《珊瑚海》。彼时,她的个人喜爱度高居第二,仅次于叶童,超越了王珞丹、吴宣仪、侯佩岑等众多热门选手,仿佛一颗新星正在冉冉升起。
然而,好景不长,祝绪丹的高开局面未能持续。在第二公演中,她带领的团队成绩不理想,表演排在倒数,甚至还淘汰了队友蒋梦婕。这一糟糕的表现让她的个人喜爱度从第二名掉到了第八名。到了第三公演,祝绪丹进入王珞丹的团队,“双丹合体”本应是强大的组合,但在1V1V1的PK中,王珞丹团队却惨遭失利。尽管没有成员被淘汰,但祝绪丹的排名却直接跌到了第12名,而王珞丹和李晟的排名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。
祝绪丹排名持续下滑的背后,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呢?有两种可能的解释。一种是没有人为干预,她的成绩变化真实地反映了观众对她的看法。在节目开播前,祝绪丹因为《永夜星河》积累了一定的热度,观众对她的看法偏向正面。但随着节目的推进,祝绪丹的表现逐渐打破了观众的滤镜,大家对她的好感度也大幅下降。另一种可能性是节目组对她的表现进行了干预。或许是因为她和“双黄丹”CP的口碑没有达到预期,反而遭遇了更多的负面反馈,节目组决定调整剧本,转而力捧李晟。恰好在第三公演期间,李晟的热搜频频登上,而祝绪丹却被批评得很厉害。
仔细分析祝绪丹的表现,不难发现她自身存在诸多问题。首先是她的“夹”和做作,给人一种过度装嫩的感觉。尽管粉丝坚称祝绪丹从来都是这种嗓音,但过去的采访视频显示并非如此。她本人在节目中提到以前会装作成熟的样子,感觉很累,直到现在才觉得自己最放松。然而,观众并不买账。作为艺人,既然选择了“夹”和“过分可爱”的形象,就注定要接受观众的审视。这种审视或许带有偏见,但也是艺人必须面对的现实。
除了“夹”和做作,祝绪丹过度炒作CP和业务能力不足更是她被批评的主要原因。炒作CP的行为就像制造“工业糖精”,让人难以忍受。在三公的练习室中,声乐老师指出祝绪丹演唱情感不到位,要求她重新练习。王珞丹走到她身边辅导时,祝绪丹立刻把头靠了过去,眼神紧盯着对方。即便王珞丹提醒她看老师,她依然装作一副非常投入的模样,甚至为了“塑造”自己是“王珞丹脑”的形象,刻意表现得过于依赖和黏腻。这种过度的行为不仅没有赢得观众的好感,反而让人觉得她过于功利和虚伪。
在业务能力方面,祝绪丹的舞蹈还算可以,但唱歌水平却是这届《浪姐》中的垫底水平。她不仅五音不全,唱歌时总是跑调,而且还总是夹着嗓子,导致声音更加难听。从歌曲排练过程来看,她的演技和台词问题也一览无余。以《天空之外》为例,虽然作为演员唱歌不太常见,但情感不到位则难以接受。老师指出她在念歌词时就像一个字一个字地堆砌起来,缺乏整体感和情绪的连贯。一个艺人如果连基本的业务能力都不过关,又怎能赢得观众的喜爱呢?
综艺节目对艺人形象的影响是深远的。如果艺人在真人秀中表现得不好,即使他们在影视剧中表现出色,观众也很难不将其不良表现与角色产生关联。而祝绪丹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,她的演技距离能够让观众忽略她在真人秀中表现的境界还差得远。
祝绪丹在《浪姐6》中的经历给其他艺人敲响了警钟。在竞争激烈的娱乐圈,艺人要想获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,不仅要有良好的形象和话题度,更要有扎实的业务能力。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,真诚地对待观众,才能在这个舞台上长久地立足。同时,节目组也应该更加注重艺人的真实表现和成长,而不是仅仅为了制造话题和热度而盲目力捧某些艺人。只有这样,《乘风破浪》这个舞台才能真正成为发掘优秀艺人、传递正能量的平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