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夏的黔北大地,青山含翠,蝉鸣绕村。在习水县隆兴镇淋滩村的古渡码头旁,村民王大姐正对着手机镜头展示刚晾晒好的红糖,"家人们看这个糖色,熬足8小时的老冰糖,甜得纯粹!"镜头里,她的背后是新建的5G基站,银色的天线在阳光下泛着微光,将这份来自赤水河畔的甜蜜实时传递给屏幕另一端的全国顾客。这一幕,正是遵义市148个行政村实现4/5G网络100%覆盖后,乡村生活最鲜活的注脚。

攻坚"最后一公里":用科技啃下"硬骨头"
2023年,贵州省启动"万村攻坚"数字乡村专项行动,明确要求2025年前实现全省行政村4G网络普遍覆盖、5G网络重点覆盖。作为扎根黔北大地的通信央企,遵义联通第一时间响应号召,将"数字乡村"建设列为年度"头号工程"。然而,现实远比蓝图复杂——遵义地处大娄山脉腹地,部分行政村地处深山峡谷,地形复杂、基站建设成本高;部分偏远地区电力配套不足,网络设备供电稳定性差;还有些村庄因人口外流,运营商投资回报周期长,一度被视为"难啃的硬骨头"。
面对挑战,遵义联通组建了由50名技术骨干组成的"乡村数字突击队",历时8个月开展"地毯式"摸排:翻山越岭测量地形,走村串户调研需求,建立包含237项指标的"一村一策"档案。"我们在务川县泥高镇栗园村发现,当地青壮年多外出务工,留守老人更依赖传统通讯方式,但村小的孩子们却上不了网课。"项目负责人张磊回忆,团队最终决定采用"5G+卫星"双链路方案,既满足高速网络需求,又保障极端天气下的通信稳定。据统计,全市累计投入专项建设资金1.2亿元,新建基站327座,改造传输线路890公里,解决了17个"信号孤岛"村的联网难题。

共建共享破瓶颈:1+1>2的"协同密码"
在桐梓县马鬃苗族乡同良村,一座灰白色的通信塔格外醒目——塔身上,"中国联通&国家电网"的标识并列而立。"这是我们和电网公司共建的'电力通信共享塔',既节省了土地资源,又降低了30%的建设成本。"遵义联通网络部经理李芳介绍。原来,针对农村地区基站供电不稳定、土地协调困难等问题,遵义联通创新推出"共建共享"模式:与南方电网合作,利用现有电力杆塔加装通信设备;与电信、移动签署《农村网络共建共享协议》,共享基站机房、传输光缆等基础设施;联合铁塔公司建立"乡村通信设施维护联盟",实现故障响应时间从24小时缩短至4小时。
这种"众人拾柴"的模式,让网络覆盖进度大幅提速。在赤水市丙安镇三佛村,原本需要3个月建设的5G基站,通过与移动共享机房、与电网共用塔杆,仅用45天就完成开通;在凤冈县琊川镇朝阳村,共建共享模式节省土地23亩,相当于为村集体新增了半亩茶园的收益。截至目前,遵义联通已与5家单位签订共建协议,减少重复投资2800万元,惠及121个行政村。
数字乡村新图景:从"通网络"到"兴产业"
网络覆盖只是起点,如何让数字技术真正赋能乡村振兴?遵义联通交出了一份"应用答卷"。
在习水县淋滩村,5G网络成了"致富加速器"。村里的红糖合作社搭建起"5G+电商直播中心",村民王大姐的直播间日均观看量超5000人次,月销售额突破15万元;村头的古渡驿站接入"智慧旅游平台",游客扫码就能查看古渡历史、预订民宿,今年上半年游客量同比增加230%。村支书周明华感慨:"以前村里想搞旅游,游客来了连Wi-Fi都没有,现在有了5G,连上海的专家都能远程指导红糖制作工艺!"
在务川县栗园村,"5G+数字农业"让传统种植焕发新生。辣椒种植基地里,土壤传感器实时监测湿度、温度,无人机按规划路线喷洒生物农药,智能分拣机根据辣度、色泽自动分级——这些数据通过5G网络实时上传至"辣椒产业大脑",不仅让亩均产量提升18%,还吸引了两家省级龙头企业入驻,带动30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1.2万元。
更温暖的改变发生在民生领域。在正安县谢坝仡佬族苗族乡,"5G远程诊疗中心"让山区群众在家门口看名医:78岁的张奶奶通过视频连线,得到了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专家的用药指导;村小的"双师课堂"里,英语老师与贵阳的名师同屏授课,孩子们的口语发音越来越标准。据统计,全市8个脱贫县已实现"5G+远程医疗"全覆盖,基层首诊率提升至65%;148个行政村全部接入"数字乡村平台",村民通过手机就能办理社保缴费、查看惠农补贴,基层干部的工作效率提升了40%。
云上通途向未来:数字红利惠及更多乡亲
站在习水县隆兴镇的高山顶上,俯瞰连片的行政村,一盏盏5G基站的灯光如同散落的星子,将曾经的信息鸿沟填满。截至目前,遵义联通已完成148个行政村4/5G网络100%覆盖,建成5个省级"数字乡村示范村"、6个"美丽乡村示范点",助力8个脱贫县城乡镇网络全面升级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2000余公里光纤铺就的"信息高速",是1200余名村民通过电商培训实现就业,是3.6万学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,更是乡村振兴从"输血"到"造血"的深刻转变。
"数字乡村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"遵义联通总经理陈阳表示,下一步公司将深化"5G+工业互联网"在农业领域的应用,建设10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;推广"数字乡村大脑"平台,实现村务管理、便民服务的智能化;探索"5G+文化传承"模式,用数字技术保护仡佬族、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。预计到2026年,遵义市将实现5G网络"镇镇通、村村优",数字技术将深度融入乡村生产、生活、生态各环节。
从"通信盲区"到"数字高地",从"信息孤岛"到"云端共舞",遵义联通用148个行政村的5G全覆盖,织就了一条连接山海、通向未来的"云上通途"。这条路上,既有通信人的汗水与智慧,更有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;这条路上,数字技术不仅是工具,更是乡村振兴的"新农具"、共同富裕的"加速器"。当5G信号的涟漪持续扩散,我们相信,黔北大地的乡村故事,必将书写得更精彩、更动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