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夏的海阳湖中央公园,华灯如星河倾泻,人潮似春水涌动。2025年7月12日晚,清远连州以一场穿越千年的民俗文化展演,拉开了年度旅游文化季的序幕。这场被当地誉为"文化+旅游"深度融合试验田的盛会,不仅延续了去年首届活动吸引超153万游客、创收15亿元的辉煌成绩,更以创新表达激活传统基因,用科技赋能艺术呈现,为岭南文旅版图增添了一抹独具魅力的连州亮色。

千年文脉的现代表达:从田间地头到国际舞台
当夜幕降临,湖畔舞台亮起的第一束追光便聚焦在赤膊舞狮的少年身上。连州醒狮以"采青""腾跃"的传统套路开场,却在鼓点突变时融入街舞元素,年轻狮队队员一个后空翻跃上梅花桩的动作引得观众惊呼连连。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并非偶然——连州文化馆馆长透露,参演的12支民俗队伍均经过三个月筹备,每个节目都经历了"非遗传承人+现代编导"的共创打磨。
汉服方阵的巡游堪称移动的服饰文化博览会。从唐代齐胸襦裙到明代凤冠霞帔,300余名志愿者身着复刻自连州博物馆藏品的传统服饰,手持湘南竹编灯笼穿行于光影长廊。有游客发现,部分服饰竟暗藏玄机:衣袖内侧绣着连州方言谚语,裙摆图案提取自瑶族刺绣纹样,这种"可触摸的文化密码"让汉服展示超越了视觉审美,成为活态传承的载体。
最令人称奇的当属瑶族布袋木狮舞的数字化呈现。表演者在保留"狮头喷火""七十二变"等核心技艺的同时,通过AR技术让虚拟狮子与真人舞者同台献艺。当木狮跃至半空化作漫天星斗,舞台背景屏同步浮现连州千年瑶寨变迁的全息影像,这种虚实相生的艺术处理,让这项濒危非遗瞬间抓住了年轻观众的心。
科技赋能的文旅交响:当烟花遇见无人机
压轴登场的"诗豪善郡"主题烟花秀,堪称传统节庆仪式的科技革命。随着《连州赋》的吟诵声起,300架无人机以湖面为画布,先是勾勒出唐代诗人刘禹锡任连州刺史时的治水图景,继而幻化成现代连州的立体交通网络。最震撼的时刻出现在高潮段落——数百发烟花从湖心喷泉装置中腾空而起,在空中与无人机编队精准对位,形成"银河落九天"的立体画卷。
这种"水陆空"三位一体的呈现方式背后,是连州文旅部门历时半年的技术攻关。据总导演介绍,团队首次采用气象AI预测系统实时调整发射参数,确保在湿热多变的岭南夏季也能呈现完美效果。现场观众拍摄的视频经社交媒体传播后,"连州烟花"话题迅速登上抖音热榜,单条播放量突破8000万次。
全时域体验经济:从60分钟展演到38天狂欢
活动主办方深知,单场演出虽能制造爆点,但可持续的文旅发展需要构建完整体验链。因此本届旅游文化季创新采用"1+N"模式:1场主秀搭配N个常态化项目。在海阳湖周边,游客既能参与"甜梨品鉴会"亲手采摘水晶梨,也能在"非遗工坊"体验瑶绣、剪纸等16项传统手艺;青年人才集市上,30个文创摊位将连州菜心、星子红葱等农特产转化为网红伴手礼;每晚八点的"时光隧道"灯光秀,则用地光互动装置讲述连州从秦汉古道到现代新城的沧桑巨变。
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七夕特别企划"银河鹊桥"。活动方将利用湖面浮岛搭建千米灯光长廊,结合AR技术让游客在漫步中触发牛郎织女传说故事。连州市旅游局负责人表示:"我们要把七夕节庆变成沉浸式爱情主题公园,预计将新增过夜游客5万人次。"
文旅融合的连州样本:传统活化与产业升级的双向奔赴
纵观整场活动,处处可见"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"的深意。民俗展演中70%的演员来自本地村民,他们白天务农、晚间演出,既传承文化又增加收入;非遗文创市集直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采购商,现场签约订单额超200万元;旅游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客流,动态调整周边民宿、餐饮的供给。
这种模式已初见成效:活动首夜即带动周边酒店入住率飙升至95%,餐饮营业额同比增长300%。更深远的影响在于,通过将分散的民俗资源整合为品牌IP,连州正从"过境游"目的地转变为"过夜游"热土。正如暨南大学旅游研究院专家所言:"连州模式证明,当传统文化找到当代叙事方式,沉睡的资源就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。"
夜色渐深,海阳湖畔的灯光依然璀璨。这场持续3小时的开幕式,既是2025连州旅游文化季的精彩序章,更折射出中国县域文旅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。当千年民俗遇上现代科技,当乡土记忆碰撞国际表达,连州正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文化复兴故事——这里没有千篇一律的仿古街,有的是活态传承的烟火气;这里不搞大拆大建的文旅地产,有的是主客共享的品质生活。或许,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基层最鲜活的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