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赵丽颖的新剧《在人间》官宣定档5月28日时,观众们或许以为这会是一部常规的情感剧。然而,随着"我爱上我"版预告和"洞见你我"版海报的曝光,这部由徐兵编剧并执导的高概念意象情感剧,迅速以其独特的设定和先锋美学风格引发了热议。赵丽颖饰演的贾小朵与尹昉饰演的徐天,在虚实交错的多样人格世界中展开了一场关于爱与自我的奇幻冒险,这部剧的"抽象"程度,恐怕要让不少观众重新定义他们对国产剧的认知。
多重人格设定:国产剧的"脑洞"新高度
《在人间》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其"多重人格"的核心设定。在这个故事中,贾小朵和徐天不仅要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彼此,还要在精神世界的"人格迷宫"中探索自我。剧集通过虚实交织的叙事,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意识流色彩的世界——这里有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碰撞,有人格之间的"厮杀",更有"脑内宇宙"这样天马行空的概念。
这种设定在国产剧中实属罕见。长久以来,我们的电视剧更倾向于线性叙事和现实主义题材,《在人间》却大胆地采用了高概念意象的表达方式。导演徐兵显然不满足于讲述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,他试图通过贾小朵和徐天的经历,探讨一个更为深刻的主题:在现代社会的压力下,个体如何与自我和解?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,在精神层面究竟意味着什么?
赵丽颖与尹昉:一场"人格"对手戏
赵丽颖和尹昉的表演选择,为这部抽象的剧集增添了更多看点。赵丽颖近年来不断突破"傻白甜"形象,从《风吹半夏》到《幸福到万家》,她展现了越来越强的角色塑造能力。而在《在人间》中,她需要诠释一个在多重人格世界中迷失又寻找自我的女性,这对她的演技无疑是新的挑战。
尹昉则以其独特的文艺气质和内敛的表演风格,完美契合了徐天这个复杂角色。两人在剧中不仅有现实中的情感纠葛,还要演绎不同人格之间的互动与碰撞。预告片中"我爱上我"的标语,暗示了剧中可能存在自我爱恋或人格间产生情愫的情节,这种设定本身就充满了戏剧张力和哲学思考。
先锋美学与意识流叙事:一场视觉与思维的盛宴
《在人间》的视觉风格同样令人期待。剧集采用"先锋美学"的呈现方式,通过光影交织和意象化表达,打造出一个既真实又超现实的世界。导演徐兵显然借鉴了电影语言中意识流的表现手法,让观众在观看时不仅能感受到故事的推进,更能沉浸在一种思考与探索的氛围中。
这种叙事风格在国产剧中堪称"异类"。我们习惯了清晰的主线剧情和明确的情感表达,而《在人间》却选择了一条更为晦涩难懂的道路。它不满足于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,而是试图通过复杂的设定和抽象的表达,引发观众对自我、情感和存在的深层思考。这种创作勇气,在当下追求快餐式娱乐的影视市场中显得尤为珍贵。
现代人的精神寓言:爱与救赎的终极命题
抛开形式上的创新,《在人间》的核心仍然是一个关于爱与救赎的故事。在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中,人们常常感到孤独与迷失,而贾小朵和徐天的经历,恰恰反映了当代人普遍面临的精神困境——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真实的自我?如何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实现情感的救赎?
剧集通过多重人格的设定,巧妙地隐喻了现代人内心的分裂与挣扎。每个人或许都像贾小朵一样,在不同的"人格面具"下生活,而找到那个最真实的自己,或许就是最大的救赎。徐天作为贾小朵的镜像,代表了另一种可能的自我,两人在精神世界中的相遇与相爱,正是对"完整自我"的一种探索。
观众准备好了吗?一场"抽象"的观剧体验
《在人间》的定档预告已经让人感受到它的与众不同——没有传统的情感剧套路,没有明确的剧情走向提示,只有一系列充满隐喻的画面和"我爱上我"这样令人费解的标语。这种"抽象"的表达方式,可能会让习惯传统叙事的观众感到不适,但也正是这种挑战常规的勇气,让这部剧显得如此独特。
对于那些愿意放下成见、接受新事物的观众来说,《在人间》可能会带来一次前所未有的观剧体验。它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,更像是一场关于自我认知的思想实验,一次在虚实之间的精神漫游。在这个意义上,《在人间》已经超越了普通娱乐产品的范畴,成为了一部值得深思的艺术作品。
当赵丽颖和尹昉带领我们走进这个"人格迷宫"时,我们或许会发现,真正的"在人间",不在于找到一个确定的答案,而在于勇敢地面对内心的每一个面向,在爱与自我中完成一场永不停息的救赎之旅。5月28日,让我们准备好迎接这场思维与情感的盛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