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围棋遇见三国:常昊的文旅破局与围甲联赛的古今博弈

暴雨如注的赤壁古战场,中国围棋协会主席常昊身着汉服,在拜风台点燃「智慧香」。棋盘上的黑白对弈与江面上的「草船借箭」实景演出交相辉映,2025 年围甲联赛以一场穿越千年的「三国围棋祭」开启新赛季。这场被网友戏称「常昊带队拜东风」的赛事革新,既是围棋界对「AI 冲击」的被动突围,也是传统体育 IP 与文旅产业联姻的主动破局。

一、文旅破局:围甲联赛的「古今对撞」实验

(1)「实景围棋」的场景革命

赤壁站赛事将竞技与文旅进行三维融合:

Featured Image

  • 空间重构:主赛场设于周瑜点将台,棋盘采用 24K 镀金铜制棋子(单个重 500g),棋墩为百年银杏木雕刻,与身后的古栈道、烽火台形成「活历史」背景;
  • 服饰革新:棋手需着定制汉服对弈,常昊的「羽扇纶巾」造型引发热议,柯洁的「锦袍玉带」造型被网友 P 图至《三国演义》插画;
  • 仪式再造:开赛前举行「祭江仪式」,棋手向长江抛洒黑白棋子(可降解材质),寓意「棋道如水,顺势而流」。

(2)「茶棋一味」的文化嫁接

赛事指定用茶「赤壁青砖茶」成为破圈关键:

  • 产品创新:茶砖表面压制《隆中对》棋谱(简化版),泡茶时需按「棋谱顺序」拆解茶砖,衍生出「边下棋边品茶」的沉浸式体验;
  • 数据联动:每块茶砖内置 NFC 芯片,扫码可观看聂卫平讲解「三国围棋典故」(如曹操「对酒当歌弈棋」传说);
  • 销售奇迹:赛事期间「棋圣茶礼」销售额破千万,其中 30% 购买者为「95 后」,打破茶叶消费「老龄化」刻板印象。

(3)「Z 世代」的破圈密码

赛事推出「三国围棋盲盒」引发抢购:

  • 角色设定:包含诸葛亮(执白)、周瑜(执黑)等 12 款棋手人偶,附带「火攻」「借箭」等特效棋盘;
  • 电竞联动:同步上线《三国围棋杀》手游,玩家可操控历史人物释放「水淹七军」「空城计」等技能(对应围棋战术);
  • 社交裂变:抖音话题 #围甲三国杀# 播放量破 5 亿次,衍生出「用三国台词解说围棋」的二次创作热潮。

二、争议漩涡:传统棋界的「存亡之辩」

(1)「雅棋俗化」的文化焦虑

老派棋手的反对声集中于三点:

  • 仪式冗长:开赛前的「祭江 + 汉服换装」耗时 1.5 小时,压缩竞技时间,韩国棋手申真谞吐槽「像是在拍古装剧」;
  • 技术干扰:铜制棋子重量影响落子手感,柯洁首局出现 3 次「滑子」失误,赛后称「像是在下铅球」;
  • 文化亵渎:围棋评论家林建超撰文《莫让赤壁成「棋壁」》,批评「将历史景区变为商业秀场」。

(2)「数据碾压」的生存危机

AI 的阴影始终笼罩赛事:

  • 人机差距:赛前「AI 预测系统」准确率达 89%,决赛柯洁 vs 申真谞的「人机合练棋谱」流出,引发「假赛」质疑;
  • 观众流失:50 岁以上棋迷占电视观众 78%,而 Z 世代更倾向观看「AI 复盘直播」,传统赛事收视率年降 12%;
  • 青训困境:日本「AI 道场」学员已达 3 万人,中国同期仅 8000 人,且多集中于一线城市。

(3)「票房毒药」的商业悖论

看似火爆的文旅合作暗藏风险:

维度赤壁站实际数据预期目标落差原因
现场观众8000 人20000 人暴雨天气影响
周边销售1200 万元3000 万元汉服租赁体验差
文旅转化景区次日客流 + 15%+50%「围棋主题游」配套不足

三、破局之道:围棋产业的「第三选择」

(1)「竞技本体」的技术突围

常昊团队推出「反 AI 训练体系」:

  • 逆向思维:开发「人类专属定式」,针对 AI「胜率优先」弱点,研究「低胜率高观赏性」战术(如「铁壁防御」「弃子美学」);
  • 脑机接口:与清华合作测试「棋手脑电波实时传输」,观众可通过 APP 同步感受「落子瞬间的神经波动」;
  • 规则创新:试行「限时不限步」赛制,延长思考时间至每方 3 小时,鼓励「慢棋艺术」,柯洁称「这才是围棋该有的样子」。

(2)「文旅 2.0」的深度融合

赤壁模式的 2.0 版本将更注重「棋魂」植入:

  • 教育场景:在古栈道设置「围棋兵法」打卡点,游客需解出「马谡失街亭」残局才能通关;
  • 夜场经济:推出「赤壁星空棋会」,用激光在江面投射棋盘,棋手乘画舫对弈,门票溢价 300% 仍售罄;
  • 非遗联动:邀请赤壁剪纸艺人现场创作「围棋三国」主题作品,衍生品收入反哺传统文化保护。

(3)「全球叙事」的文化输出

围甲联赛的「三国 IP」计划出海:

  • 东南亚市场:与越南、泰国合作举办「海上丝绸之路围棋赛」,以「郑和下西洋」为叙事主线;
  • 欧美市场:推出「围棋 × 权力的游戏」联名赛事,用《冰与火之歌》角色重构围棋人设(如「夜王 = 黑棋终结者」);
  • 数字藏品:发行「三国围棋 NFT」,包含「诸葛亮七星灯棋谱」等 10 大稀有藏品,首月交易额破 2000ETH。

四、未来展望: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「气眼」

(1)「第三条道路」的理论建构

围棋理论家提出「新传统主义」概念:

  • 技术守正:保留「贴目」「劫争」等核心规则,确保竞技本质不变;
  • 形式出奇:允许棋盘材质、对弈场景创新,吸引年轻群体;
  • 文化铸魂:挖掘「围棋 + 诗词」「围棋 + 中医」等传统文化组合,避免浮于表面的文旅嫁接。

(2)「青训革命」的底层逻辑

应对 AI 冲击需重构培养体系:

  • 情感教育:在启蒙阶段加入「围棋历史剧」观看,用「王积薪闻棋」等故事激发兴趣;
  • 对抗训练:设置「AI 让子赛」,从让 9 子开始逐步提升,培养「人类独特棋感」;
  • 职业转型:开设「围棋 + 科技」「围棋 + 文旅」双轨课程,棋手退役后可无缝衔接新兴产业。

(3)「赛事哲学」的终极追问

常昊在赛事论坛抛出灵魂之问:「当 AI 能算出所有变化,人类围棋的价值究竟在哪?」他的答案写在拜风台楹联上 ——「借东风破曹瞒一局千秋,凭肉眼窥天道半子万劫」。这或许揭示了围棋的本质:它不仅是计算的游戏,更是人类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勇气勋章,是在科技洪流中坚守的文化气眼。

五、结语:棋盘上的「古今大战」

当常昊在暴雨中落下第一子,棋子与棋盘碰撞出的清脆声响,恰似传统与现代的对话。围甲联赛的三国实验,可能是一步险棋,也可能是一记妙手,但无论如何,它证明了围棋人不甘沉沦的求变之心。在 AI 统治的时代,围棋若想不被算法吞噬,或许真的需要一场「借东风」的勇气 —— 不是复刻过去的风雅,而是在古今交织的时空里,重新定义属于人类的智慧之光。

正如赤壁之战的胜负早已尘埃落定,围甲联赛的这场变革也终将迎来评说。但至少在这个雨夜,当棋子落在刻有「建安十三年」的棋墩上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黑白世界的较量,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的破局之道。

相关内容

菌香入方寸:从《食用菌(二)》邮票看中国生态文化的微观表达
盗墓贼的梦魇:解密”黄肠题凑”背后的汉代王陵密码
千年和亲故事的现代演绎:《文成公主》实景剧如何成为民族团结的文化桥梁
2025 楚雄彝族火把节:奏响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狂欢乐章
龙门石窟的千年骗局:一场帝王迁都的政治博弈如何造就石刻巅峰
长城烽火中的民族呐喊:油画《义勇军进行曲》的视觉史诗建构
投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