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"压腿哭到站起"到"梅花奖"角逐 一位话剧演员的破茧之路

在上海大上海剧场的化妆间里,刘李优优对着镜子最后一次检查妆容——51岁的"忆秦娥"眼尾皱纹需要多添两道,这是她在话剧《主角》中跨越40年角色的最后一场戏。这位32岁的演员不会想到,三年前那个被踩胯痛哭的自己,如今正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的竞演舞台上。
秦腔门外汉的"自虐式"修炼
"第一次见戏曲老师时,我连台步都走不稳。"刘李优优回忆道。为了演好从放羊娃到秦腔皇后的忆秦娥,这个毫无戏曲基础的姑娘开始了"魔鬼训练":
- 每天5点起床练早功,踩胯时疼到咬破毛巾
- 跟着录音机学秦腔,把《游西湖》唱段听了487遍
- 为模仿11岁少女神态,对着儿童节目学眼神三个月
西安京剧院教师赵雪洁记得:"有次她左腿韧带拉伤,第二天竟拄拐来练水袖功。"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,让刘李优优在三年后能完成"卧鱼""鹞子翻身"等专业级动作。化妆师发现,她的双手已生出戏曲演员特有的茧——在话剧界极为罕见。
三个半小时的"马拉松式"表演
《主角》的演出堪称体力与演技的双重极限挑战:
- 年龄跨度:从少女的天真到中年的沧桑,声线要调整7次
- 戏中戏:需演绎4段完整秦腔折子戏,包含高难度身段
- 心理负重:大段独白时,全场灯光只聚焦演员一人
"最可怕的是《狐仙劫》那段,"刘李优优说,"15分钟独角戏,稍有闪失就会像站在悬崖边。"有次巡演中她高烧39度,硬是靠掐虎口保持清醒完成演出,谢幕时才发现手掌渗出血痕。
从白灵到忆秦娥的蜕变
陕西人艺院长李宣至今记得选择刘李优优的原因:"她在《白鹿原》演白灵时,有种被命运碾压却不认命的倔强。"这种特质与《主角》中屡遭打击却坚守舞台的忆秦娥惊人契合。
两个角色的命运形成奇妙互文:
- 白灵:革命年代为理想献身的女性,400场巡演打磨出舞台掌控力
- 忆秦娥:改革开放初期戏曲名伶,需要更厚重的生命沉淀
"演白灵时我在学习如何爆发,演忆秦娥则要学会克制。"刘李优优说。为表现角色中年丧子之痛,她曾去福利院观察失去孩子的母亲,记录下那种"连哭泣都失去声音"的状态。
奖杯背后的时间刻度
在刘李优优的化妆台上,摆着三样东西:
- 一张2019年《白鹿原》首演票根
- 2022年《主角》排练时用坏的腰封
- 2024年梅花奖参演通知书
"观众只看到领奖时刻,看不见那些在排练厅里和自己死磕的深夜。"她说。在获得白玉兰新人奖时,她把奖杯放在练功房,"那不是终点,而是提醒我永远做新人的镜子。"
5月11日的演出落幕时,台下有年轻演员红着眼眶鼓掌。他们或许从刘李优优身上看到了戏剧人共同的宿命:那些在黑暗中流过的泪,终将凝结成舞台上的光。正如《主角》原著作者陈彦所说:"成角之路,从来都是踩着荆棘往前走,血泪浇灌的花,才配叫艺术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