冲锋正当时,中国台球协会应引领斯诺克新征程

2025 年斯诺克世锦赛,赵心童强势夺冠,这一荣耀不仅属于他个人,更是中国斯诺克军团的集体高光时刻。自 2021 年后,“三大赛”冠军荒历经四年,中国军团再次捧起桂冠。2023 年“十人禁赛”事件曾让中国斯诺克陷入困境,如今赵心童的夺冠,让“丁老师”一人苦撑的局面有望彻底改写。从最新世界排位来看,2024 - 2025 赛季末积分排位中,丁俊晖排名第 6,赵心童凭借世锦赛夺冠从无到有飙升至第 11 位,张安达、肖国栋、斯佳辉分列第 12、13 和第 15 位,5 位选手积分前 16,开创了中国斯诺克的新篇章。

然而,在这看似辉煌的背后,中国斯诺克军团的小伙子们面临着诸多不易。与国外选手相比,他们缺乏成熟的商业团队支持,很多事务都要亲力亲为,如安排行程、处理比赛琐事等,这分散了大量精力,使他们无法全身心投入训练和比赛。而且斯诺克比赛大多集中在英伦三岛,国外比赛时,选手们要独自面对文化差异、生活习惯不同以及高强度的比赛压力,常年漂泊在外,训练和比赛条件也参差不齐。

Featured Image

国人常说斯诺克是“烧金”运动,此言不虚。培养一名斯诺克选手,从青少年时期开始,就要支付专业教练费用、购置高品质球杆等装备,参加各类赛事的报名费和差旅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即便脱颖而出跻身职业选手行列,开销更是巨大。丁俊晖出道时,大部分比赛都在英伦三岛,如今虽有所改善,中国也举办了一些重要排位赛,但在英伦三岛的赛事仍占主导。以参加英国普通排名赛为例,选手往返机票、酒店住宿和生活费用可能高达数万元人民币,若比赛成绩不佳,投入可能血本无归。

赵心童夺冠后呼吁中国斯诺克球手到英国训练比赛,这确实是最佳选择,但对于普通家庭出身的选手来说,经济压力难以承受,很多有天赋的孩子因此放弃梦想。即便已在职业赛场打拼的选手,也常面临经济困扰,这影响了他们的训练和比赛状态。2023 年中国 10 名斯诺克球手被禁赛,部分原因就是高额支出让他们生活窘迫,无奈走上歪路。

中国台球协会应积极作为,降低斯诺克参与成本。一方面,与相关企业合作,推出价格亲民且质量有保证的斯诺克装备,如组织生产针对青少年和业余爱好者的平价球杆,通过批量采购和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。另一方面,设立更多专项奖学金和补贴,为有潜力的青少年提供免费专业教练指导或赛事费用补贴,鼓励更多孩子投身斯诺克运动。还可借鉴成功体育项目推广经验,举办更多免费或低收费的群众性斯诺克赛事,为有天赋的选手提供崭露头角的机会。

在赛事组织方面,中国台球协会要精心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斯诺克赛事体系。除了现有国际赛事在中国举办外,还应创办新的赛事,如中国斯诺克精英赛等,邀请国内外顶尖选手参赛,提高赛事知名度和影响力。同时,增加比赛数量,与国际台联沟通协商,争取升降级、积分规则、职业资格放宽等有利于中国球手参与的措施。

球员培养上,构建完善的青训体系,从基层台球俱乐部抓起选拔优秀苗子集中培训。但这一切离不开成熟的商业运行模式、足够的比赛支撑以及清晰的球员晋升通道,目前年轻球手晋级职业资格难度较大,协会需着力解决这些问题。

当前,中式八球在国内开展得如火如荼,拥有广泛群众基础和火爆的商业运行。中国台球协会可参照“中八”,独辟“中国斯诺克赛道”。举办综合性台球赛事,促进中八与斯诺克协同发展,尝试建立自己的“职业体系”和升降级规则,以政策吸引投资、以比赛养人,形成气候和大市场,提升中国斯诺克在国际上的话语权。

总之,中国斯诺克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中国台球协会作为“领航者”,肩负重大责任。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,在管理层吸收业内退役人士,使运行思路步入正轨。通过积极作为,解决球员实际问题,降低参与门槛,变革赛事和培养体系,促进中八与斯诺克协同发展,中国斯诺克的春天必将更早到来,在世界斯诺克舞台绽放绚烂光彩,有望发展成像乒乓球那样的优势项目。

相关内容

青春风暴席卷浦江:上海如何铸就中国篮球的未来?
世预赛焦点战前瞻:澳大利亚死磕日本,国足绝境求生,沙特巴林上演生死对决
小球市的逆袭:雷霆与步行者的总决赛能否书写NBA新篇章?
生物电场:昆山奥体中心的能量嬗变
芒种之败:中国女排的青春学费与淬火前夜
国足0-1印尼惨遭世预赛四连败 提前一轮无缘美加墨世界杯
投稿